“你以为大数据还是个技术概念,实际上它是所有生意的一次变革机会。
文丨杨洁
IT时代还没过去,DT(Data technology)时代就要来了。这是去年马云说的。
同样还是马云,在更早的2013年,自己正式卸任阿里CEO的退休演讲中就这么说过: “还有人没搞清楚PC,移动互联网就来了;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,大数据来了。而变化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。”
“数据驱动”的列车,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。当你收到微信上的精准营销广告,当你登录今日头条读取个性化新闻推荐,当你使用芝麻信用的服务……你都应该已经感受到, 数据的原力,已经在更多的领域觉醒。
无论是创业创新的公司,还是传统行业的企业,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: 数据,正在成为一切商业的基石。
掘金的创业公司和早起的投资者们已经动身。即使是在资本寒冬之中,在2015年,国内仍有超过50家大数据公司获得了融资,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。据 创业家 &i黑马根据公开资料粗略统计, 仅仅在2016年上半年,就已经产生了24起融资事件。 而且,在这个领域, 大多的融资量级达到上亿,而且参与投资的,都是经纬、红杉、君联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。
“用数据说话”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。但是,尽管被马云曾经将之和移动互联网相提并论,但时至今日,这仍然不是个能够和后者相比拟的创业热门领域。
BAT凭借积累的海量数据,已经成为货真价实的大数据公司, 从2B到2C,从数据源、数据分析技术和应用,以及用户反馈,都形成了完整的链条。 而对于其他垂直行业而言,这还是一件难以触及的事情。
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来说,大数据会给它们在业务上带来什么样的未来的改变?
可以说,未来,所有商业和营销的基础都将是数据。 那么,大数据领域自己呢?对于大数据行业内的创业公司来说,它们要走上怎样一条发展和变现的道路? 创业家&i黑马的大数据系列报道,希望能帮你挖开这座数据金矿。
(图片
人口红利之后,就是数据营销
大数据正在成为继云计算之后,各家企业要取得胜利的必争之地。但 这是一场刚刚开始,远没有清晰局势的战争。
“大数据就像十几岁少年眼中的性.行为,每个人都在谈论它,但没人真正知道怎么做。每个人都以为除了自己之外的每个人都在使用它,所以每个人都装作自己很了解它。”这是TED创始人Dan Ariely的形容。
这句话虽然令人尴尬,但说得并不过分。
可时代也在慢慢改变。
2015年,张溪梦从LinkedIn辞职,回国创业。而他之前的身份,是LinkedIn的大数据平台搭建者,且曾被Data Science Central 评为“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”之一。不久前,当和创业家&i黑马面谈时,他创办的大数据分析公司GrowingIO刚刚获得经纬创投2000万美元A轮融资。 这也是目前SaaS行业融资的新高。
GrowingIO的公司名称来自增长黑客(Growth Hacking)。在美国,这个名词早已贯穿在企业的运营思维之中,简单来说,就是“数据驱动营销”,让生意增长更快。 “数据本身就是价值来源”,这个思想,已经是美国公司的共识。 而要让这种思维替代“拍脑袋”决策,也是张溪梦决定回国创业的主因之一。
因为新的商业环境和移动互联网时代,没有人再能摆脱“数据”。移动设备大规模普及,以及社交媒体的发达,刺激了数据量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。根据IDC研究报告显示,2013年人类产生、复制和消费的数据量达到4.4ZB,到2020年,这个数字将达到44ZB。
这是一座座金山。 对数据的分析、应用和运营,能够帮助你打开一个新的世界。
美国政坛上演现实版的“纸牌屋”时,你还记得当年这部美剧是怎么火起来的吧?Netflix从3000万付费用户的数据中总结收视习惯,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,创造了巫术一般的精准营销。乐视推出《小时代》时依样画瓢,采用新媒体大数据分析,对受众群进行定位以及据此排片。
当电商把成千上万商家卷入时,传统的零售业已经走上了依靠大数据导流的路线。万达的飞凡电商,阿里和银泰的合作,尤其是去年双十一天猫的万店同庆,把昔日的“坐商”正在转变为“行商”, 一起拉入了数据营销的阵营。
如BAT这样拥有数据源的公司,天然带有大数据的商业基因。作为自有数据源的大玩家,它们自己建立了数据分析和应用系统。
垂直行业化大数据应用,也依托于这种背景遍地开花。滴滴在出行行业,挖财、闪银等在金融和征信领域,迈外迪和WiFi万能钥匙在商用WiFi领域等,都开发了自己的大数据应用。
当大部分业务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和处理时,即使是一向带有封闭倾向的传统行业,也不得不倒逼自己,提高在数据采集和分析上的能力 。数据存储量的加大,如果不能挖掘出它们的核心价值,反而使之成为了拖累企业发展的成本消耗所在。
大数据创业的时机正在来临。“这是时代的选择。”百分点技术副总裁刘译璟说, “移动互联网赋予了数据分析发展的动力。”
“数据获取和采集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。”峰瑞资本董事张矩说。在他看来,在数据的处理、分析直到最后价值输出的长长链条上,还存在着大量的创业机会。
谁在大数据领域掘金?
对于第三方大数据公司而言, 数据可视化、数据分析平台和大数据应用,正在成为战场的新焦点。
2009年,Yahoo公布了Hadoop的源代码。一个大数据狂欢的新大门,就此打开。时至今日,包括Hadoop等基础技术和数据库等,国外的研发已经提供了大部分技术条件。
随着云计算的发展,大数据技术基础设施这个基本赛道在国内也初步成形。2015年,青云就曾相继推出基于Spark和基于Hadoop的大数据集群服务。 国内公司的技术创新正在逐渐进行。
数据源则是另外一个基础的赛道。国内在新三板挂牌的第一家大数据资源公司数据堂,就是采用众包模式采集和处理数据。左磊在2011年成立的聚合数据在数据源方面趟出了一条自己的路。聚合数据的主营业务,就是整合市面上有价值的数据源,做成标准化的API,开放给开发者、B端企业以及微信公众号用户等使用,为他们免除数据收集、维护等环节。
但在这个领域,留给新玩家的机会也不多了。 “BAT已经把控了大部分C端的数据。”左磊说。 而类似于数据堂和聚合数据,都已经融资过了B轮,且有大B客户的支持。对于创业公司而言,进入这个市场已经是件困难的事情。
于是,数据可视化、数据分析平台和大数据应用,正在成为现在战场的新焦点。
对数据分析的需求并不是只有现在才有,在国内,早已有先行者动身,并且已经有正在向独角兽阶段进发的公司。
2009年,数据技术和应用公司百分点诞生时,大数据三个字,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,还尚属完全空白。创始人苏萌看到了在美国,亚马逊这样的电商,对外表示有30%的收入是来源推荐。这打动了他,想要把个性化推荐的数据服务也在国内做起来。在那个时候,电商公司们的钱,还在纷纷砸在买流量上。但苏萌仍然带领创业时不到10个人的团队,开始了产品的研发。
刘译璟就是公司的第一名员工。“最初厂商们对于把数据对接给我们都充满了疑虑。”刘译璟说。前两名客户,还是苏萌发动自己的学生拉来的。但到了第三家时,箱包电商麦包包就主动找了过来。
2011年,离开Oracle独立创业的崔晓波成立了TalkingData,一个专门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数据分析的平台。2012年,TalkingData推出应用数据统计平台TalkingData Analytic,不仅增加了多种新的功能,也同时帮助开发者进行指标和场景分析,主打方法论。随后的两年内,TalkingData开始将自己的业务和“离钱近的”行业相结合,推出了广告和游戏行业的垂直数据分析平台。
而现在,当移动创业的人口红利和社交红利在慢慢消逝之时,数据将成为新的企业收益来源,在数据分析和应用方面的部署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。 最新一轮的创业和投资热潮,也就在这些领域爆发。
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商业管理需要场景化。而越靠近智能,离价值越近。在数据采集、存储、计算的基础打好以后,对数据真正做分析预测的人工智能抬头,那就是深度学习。现在我们熟悉的精准营销、用户画像,建立在BI的数据管理基础上,对用户行为进行预测,就是人工智能的浅层次应用。
百分点就是以深度学习和感知技术为核心,推出了大数据智能引擎。
张溪梦的GrowingIO,致力于运用无埋点技术,实现数据采集,迅速生成数据分析结果,以提高不同企业的运营效率。
汪晓宇在美国创办的Taste Analytic,通过数据分析工具Signals,除了传统的报表等的结构化数据外,还可以 对非结构化数据做深度分析。 同时,它能对数据进行图像可视化,输出图像化分析结果。在拥有了美国7家500强客户外,汪晓宇正在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。
更多的新创公司,也在关注更细分的行业,走“小而美”的道路。
今年1月,曾经担任盛大文学首席数据官的陈运文创办的达观数据,获得了真格基金领投的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。达观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系统, 对用户有针对性地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,同时对用户行为作出预测。 例如,在新媒体中,对用户希望看到的内容进行预测,并挑选出符合需求的内容推送。目前,已经有超3万家新媒体客户,使用了达观数据的产品和服务。
“离钱最近”的商业模式:跨界+融合
和其他行业不同,“大数据”从技术概念发展而来,缺乏清晰而直接的变现模式。 “离钱最近”的那端,就是必须和实际的业务场景结合起来,才能带来价值。 服务化、云端化,在垂直的行业应用里产生具体的业务价值,是大数据技术和分析平台们的目标。 “跨界、融合”成为大数据公司的商业模式。
传统行业的坚冰已经被打破。云计算的深化和移动开放带来的数据处理压力,迫使它们向大数据第三方公司寻求帮助。
当线上营销开始成为趋势时,个性化精准推荐越来越被电商网站所重视,百分点也迎来了自己第一个转型O2O的传统领域大客户——王府井集团。2013年,百分点和王府井达成合作,为它提供个性化推荐解决方案,并在2014年,双方合作搭建王府井大数据平台,以收集和打通网上商城前后端数据,自建流量和业务分析模型等。
为了让行业客户能够整体打造大数据解决方案,2015年,百分点推出了BD-OS大数据操作系统。 它把底层大数据技术标准化,提取数据解决方案和接口,让用户能够把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直接对接起来。
在移动应用数据分析领域,TalkingData在游戏后进军的是金融业,为客户提供移动应用数据资产管理服务。同时,TalkingData本身在移动端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,会将数据进行清理、转换、脱敏隐私保护,加标签,对接给客户。
平台上,现在已经有几百家大数据应用公司和它展开了合作。尤其是垂直到细分领域的营销、销售、社交数据等。比如,在地产领域,就有专门做商业地产选址的应用与合作。为了完成产业闭环,设立了一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,专门投资海内外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公司。
与外部公司合作进行垂直行业应用开发,这同样也是左磊的选择。他透露,聚合数据已经在广告营销、标签化服务等应用上进行了合作开发,并且成立了投资基金,专门投资公司主营业务上下游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企业。
而它们切入传统行业,也一反当年传统IT公司的习惯,直接从企业的业务应用入手。 “我们现在去谈合作,只从业务部门切入。”崔晓波说。 针对业务,去阐述大数据技术和服务,能给企业业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,解决什么问题。
一个尚没有巨头的领域
虽然有着巨大需求和资本的支撑,大数据行业在国内,仍然是处于起步的阶段。细分领域内的部分走在前面的公司,已经逐渐显露出未来独角兽的姿态,但是在整个行业内,仍然缺乏一家能够和Tableau、Palantir等相比拟的行业巨头。
数据源及其获取方式仍然缺失。事实上,仍旧有大量敏感性的数据存在于政府的手中,无法与外界共享。同时,也有很多大型企业,将数据视为核心的无形资产,在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问题无法得到信任之前,它们甚至不肯将之对大数据第三方服务公司开放。
尽管已经是国内数据源领域比较领先的公司,聚合数据也仍然要面对这些问题。“我们和客户,还处于一个增加信任和了解的过程中。”左磊说。而为了扩大数据源,聚合数据和运营商、电力等都展开过合作,但是左磊认为,这还远远不够。他期待,政府将会开放更多的数据。
对于自有的数据,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,未来或许还是会更倾向于成立自己的大数据部门。但是这并不是第三方数据公司们担心的事情。他们面对的,还有一个亟需打开的广阔的中小企业市场。
“中小型公司的需求是最为巨大的。”刘译璟说。开发自己的数据系统,拥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师和技术团队,而这样的成本是中小企业所难以负担的。而对于急于发展的它们而言,这也并不是它们所必须拥有的核心业务技能。 因此,寻 找第三方服务商,节省自己的资金和时间,逐渐为更多的企业所接受。 而相对的,高级数据分析的能力,在国内,只有部分领先互联网和大型企业才具有,而更多的公司,在技术、人才等门槛上,首先就受到了限制。
尽管中小公司或许会存在客单价还较低的问题,但是为数据价值付费的方式,已经逐步为它们所接受。
“国内创业者们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是非常快的。”张溪梦说。他对创业家&i黑马透露,GrowingIO的产品目前总体付费比例在8%-9%之间,客单价从5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,客户主要集中在A轮以后的中型公司之中。而且,诸如智联招聘等大型公司,现在也已经成为GrowingIO的客户。
但是在国内,技术创业谈何容易。崔晓波每次在国外考察,都感叹于对方在技术、数据等方面的开放程度,以及资本市场的成熟。 “现在市场还是个非常早期的阶段,很多方向也并不明确。而且,大的平台级公司已经完成了布局,也许将来更多的机会是在垂直细分的领域里。”他说。
高额的人才成本,业务场景的缺乏,理想和落地的距离,仍然阻碍在大数据公司们的面前。《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》显示,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5.9亿元,它的背后,是个万亿级市场。但是, 它们面对的,还有那些价值几十亿、百亿美金巨头们对市场的虎视眈眈。
但这未必不是件好事。 只要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、最好自己的市场,有朝一日,能够整合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 而在未来,我们可预测的是,基于影视、网络,数据可视化应用将越来越广泛;在垂直领域中,交通、医疗、物流、保险、农业,各种更加细分、实质性的落地应用将不断涌现。
*本文为B2B圈原创,作者杨洁(微信号:Jieyang0219)。推荐关注2B与创业服务公众号:B2B圈(微信ID:b2bcyj)。转载请后台回复“转载”获取转载格式。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
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慧邮件邮件营销平台,也可以在我们的慧邮件官网了解更多邮件营销技巧,大数据知识,也可以通过电话:400-666-5494联系到我们,更多精彩知识、活动等着你。